2019年信息周刊第8期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1日

来源:中石化长岭分公司

阅读:251次

总第1409期                   7                2019225                                                                                       

目  次

行业动态

2019年:四大挑战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1

茂名石化:热联合优化挖潜增效 4

广州石化:成功创建企业信息安全工作JSA模板 5

茂名石化:在降本增效上抓大不放小 6

中国石化上海院: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投用 6

高桥石化:连续重整装置投用液化气新流程 7

影响2019年中国聚醚多元醇市场因素分析 7

科技动态

中国石油SCR脱硝技术推广提速 8

DMC/EG绿色工艺通过鉴定 9

为丙烯酸生产减污降耗 9

油脂制生物柴油新思路 10

政策法规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发布 11

管理纵横

绩效管理  每个管理者的责任 12

经济要闻

中央企业改革今年聚焦“增活力” 13

个人养老金制度有望年内落地 15

审 稿苏栋根                            蒲承旭  杨双

电 话0730-8452471                           http://eip-clsh.sinopec.com

2019年:四大挑战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2018年延续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2019年国内炼油行业面临四大挑战:

一是产能格局变革与竞争的升级;

二是成品油消费低速增长与出口扩张的压力;

三是替代能源全面发展与石油市场化政策放开的加速;

四是汽油组分调整与船燃降硫的叠加。

面对挑战与变革,国内炼化企业亟待向高质量转型发展,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一体化、集约化发展,加快炼油向化工结构调整,加快从传统炼化向绿色、低碳、高端产业的转型升级。

大型民企兴起,推动新一轮炼油扩张与转型

民营大炼化投产,产能增量创近5年新高。2019年,国内炼油能力增加4500万t/a左右,达到8.8亿t/a,增量全部来自民营炼厂。其中,浙江石化一期计划投产2000万t/a,将于2019年中投产。山东地炼将新增500万t/a的产能。2020年,湛江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加上洛阳石化、泉州石化扩能,预计全国炼油产能增长1500万t/a,触及9亿t/a的关口。炼油工业由“二元主体”向“三分天下”格局发展。

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标志着中国炼油产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相较现存炼厂,大型炼化普遍具备装置大、链条长、技术新的特点。一是单体规模大,盛虹石化常减压单体规模达到1600万t/a;二是精加工、深加工能力强,浙江石化加氢能力占一次加工能力的120%;三是炼化一体化水平高,比如恒力石化、浙江石化化工原料收率均大于35%,汽柴油收率小于40%,而且企业的对二甲苯(PX)产业链具备整体优势;四是规划配备加油站,比如浙江石化规划了700座加油站,进一步延长利润链条。国内千万吨级以上炼厂由2010年的19座增至2019年的27座,炼油产业整体竞争力逐渐加强。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市场竞争升级。近年来,国家逐步放开炼油行业政策,为成品油市场化夯实基础。传统民营炼厂进口原油配额基本到位,实现向“油化并举”的调整转型。

同时,外资资本加快进入石化产业,带来了资源、技术、产品,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沙特阿美等外资的加盟为华锦石化和浙江石化解决了上游资源;埃克森美孚宣布在广东建设原油裂解装置;巴斯夫计划在广东建设高端化工一体化基地;借助成品油终端领域全面放开,BP宣布未来5年将在中国新增1000座加油站。

1月2日,壳牌中国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壳牌(浙江)石油贸易有限公司经商务部批准,获得了中国国内成品油批发资质。这是国际石油公司首次在中国获得成品油批发资质。未来,国营、民营及外资形成的多元供应格局不断将改革深化。

随着市场化政策窗口的梯度放开,成品油价格市场化只待临门一脚。尽管当前成品油保供、储备已经具备一定能力,但是税收征管、质量监管仍需要进一步规范。同时,价格全面市场化后,炼油企业承压加大,亟待提升竞争力。零售环节微利运行,加油站和炼厂资产重回合理区间。市场将倒逼不合规、不环保、低端产能淘汰。

成品油需求增长乏力  航煤是唯一亮点

2018年我国成品油消费成绩单并不漂亮,预计2019年终端消费继续放缓,全年终端消费比2018年增长2%左右。其中,汽油终端消费放缓至4%左右,保持中速增长;柴油终端消费降低2%左右,再次由正转负;航煤终端消费保持9%左右,稳定增长。扣减隐性资源后,预计国家统计局口径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3.23亿吨,比2018年增长0.7%。

保持了十多年高速增长的乘用车销量负增长,拖累汽车整体销量或面临首次下降,是成品油消费下滑的原因之一。当前国内乘用车保有量达130辆/千人,市场已经进入起飞后期。2019年如无相关刺激政策出台,预计国内乘用车销量在2240万辆左右,比2018年降低4%,较前5年的8.7%年均增速明显放缓。2019年,商用车销量将再次下行,预计销量为430万辆,比2018年降低8%。预计2019年汽车整体销量2670万辆,比2018年降低5%。

环保治理常态化对传统制造业扩张及货运产生压力,是拖累成品油消费的另一要因。《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货运增量行动方案》《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对货运及货运结构作出规划,公路运输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老旧柴油车淘汰步伐将会加快,新车燃料效率大幅提升。从2018年中开始,我国制造业PMI指数一路下滑,11月官方制造业PMI指数为50.0,较5月的年内最高点回落1.9个百分点。这些因素总体上不利于柴油消费。

不过,航空运输业仍处于旺盛成长期,居民出行及快递业发展带动民航客、货运输继续增长,预计2019年民航客货总周转量在1340亿t左右,比2018年增长11%,拉动航煤消费稳定增长。

借助政策东风替代能源开花

国内替代燃料发展呈现多元化加快发展态势,其中天然气、燃料乙醇和煤制油替代规模为前三位,分别占替代总量的60%、15%和15%。预计2019年替代资源总量3240万t,比2018年增长15%左右,占成品油终端消费比重8.4%,环比提高1.5个百分点,占比增量首次超过1个百分点。

燃料乙醇或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2018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总体布局,提出坚持控制总量、公平准入,适量利用酒精闲置产能,适度布局粮食燃料乙醇生产,加快建设木薯燃料乙醇项目,开展秸秆、钢铁工业尾气等制燃料乙醇产业化示范。会议决定,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1个试点省份外,今年进一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5个省份推广乙醇汽油,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涉及全国70%以上汽油(9000万t以上)。按照产能项目进展情况分析,估计2019年燃料乙醇消费量350万t左右。如果2019年上述地区全部实施乙醇汽油,则可能导致当年汽油消费负增长。

未来,燃料乙醇发展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一方面产能投资建设不一定如期到位;另一方面燃料乙醇应用时尚存在热值较低、易腐蚀发动机、易造成进气系统产生沉积物,以及造成醛、酮类化合物排放等问题。从经济性来看,国际油价在60美元/桶~70美元/桶以上时,粮食乙醇经济性表现较好。

国内燃料乙醇还有很大的降本空间,目前成本大概在5000元/t~8000元/t,美国纤维素乙醇生产成本最低达到4000元/t左右。国家须调整燃料乙醇定价公式及税费成本,在反映其商品属性的同时,与替代品形成良好的价格联动,方可使燃料乙醇推广形成长效机制。

“双积分”制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

近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快于传统汽车。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10万辆,比上年增长44%,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4%,保有量285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1.3%。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坡,我国推出“双积分”制。“双积分”制,即平均燃油消耗量积分+新能源汽车积分。政府将从两个方面对乘用车企业进行积分核算管理,“平均油耗”负积分可以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之间进行抵偿、转让等。简单来说,如果企业没有生产新能源汽车或产量不够,要想不遭到停产高油耗车型的处罚,就需要向其他制造商购买新能源积分,来补偿自己的负分。双积分制从2019年正式执行,倒逼车企加大新能源车型研发力度、鼓励高端新能源车型的发展、减少高耗油车辆的生产。

预计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达到150万辆,比上年增长34%。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成为汽车行业的亮点,对油品需求的替代逐步增加。

产能增加油品质量升级加大出口压力

2019年两大民营炼化投产将带来约1000万t成品油供应增量,远大于当年成品油需求增量600万t,成品油过剩及竞争压力激增。

一方面,或将造成成品油出口规模宽幅扩张,预计2019年国内成品油产量3.71亿t,消费量3.23亿t,出口量从2018年的4700万t左右增加至5100万t左右,增长9%。另一方面,如果受到国家出口配额限制,国内生产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恒力石化投产后,对山东地炼资源北上造成较大阻力,部分没有资质、能力小于200万t/a的地炼面临关停风险。

2019年我国企业还面临着油品质量全面升级为国标准、部分地区乙醇汽油组分调整,以及船用燃料低硫化等政策的集中释放,调整生产方案、增加生产成本将对炼厂运行带来压力,市场多标准产品及隐性资源增加具有不确定性,成品油质量及税收监管亟须进一步加强。同时,乙醇汽油供应增加也加大了汽油挤出效应,船燃低硫化带来柴油以保税油形式出口的增加。

茂名石化:热联合优化挖潜增效

元月份以来,面对市场“寒冬”的严峻形势,茂名石化炼油分部成立了节能优化工作组,拓展优化思维,打破车间与车间之间、分部与分部之间“壁垒”,通过实施上下游装置之间的热联合,构建换热网络等多项节能优化措施,节约生产成本显著。

一直以来,炼油分部已实施装置之间的热联合,但是分部优化组誓将每一分钱“捞”回来,通过多方优化努力寻找热联合空间,最大限度把高温油直供下游装置,减少高温油回罐区冷却造成热能损失。1月18日,分部生产调度精准调控,在4#柴油加氢装置与5#常减压装置实施热联合操作,将原送到罐区的常减压装置高温原料直接输送到4#柴油加氢装置,使4#柴油加氢装置原料温度提高到175温度,从而减少瓦斯用量100m3/h。与时同时,炼油分部出台了《节能降耗激励方案》,提升车间管理人员和班组职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目前,分部在全厂实施了煤油、柴油、催柴、常渣等油品的热联合,大大减少了瓦斯用量。

此外,炼油分部针对当前全厂蒸汽量不足的问题,主动联手热电分部,积极构建换热网络,通过优化平衡,提高高温油输送量到热电分部CFB锅炉,用作上水换热,减少CFB锅炉除氧蒸汽量。1月2日以来,3#柴油加氢、航煤加氢装置处理量分别提高了95t/h和15t/h,将高温精柴、航煤全部送去热电分部CFB锅炉上水换热,提高CFB锅炉上水温度,增加CFB锅炉产汽,节约了除氧蒸汽30t/h。

广州石化:成功创建企业信息安全工作JSA模板

近日,广州石化在“提货易”和“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智能巡线移动应用”两个互联网应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渗透测试中,推广应用了企业信息安全工作JSA模板。在整个渗透测试过程中,作业人、监察人、渗透实施人、应用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和各级审核审批人员,严格执行JSA许可证各项管控流程,确保了渗透测试作业以体系化的信息安全管控方式有效实施。

作业安全分析(job safety analysis,JSA)是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确保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的目的。

广州石化借鉴安全生产管理中的JSA分析法,结合《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细则》,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企业信息安全工作JSA模板——《广州石化信息系统渗透测试JSA许可证》,内容包括JSA安全风险因素评估、人员安全教育情况、工具和策略选择安全确认、业务应急措施、系统备份与恢复、现场作业监护等安全措施。

《广州石化信息系统渗透测试JSA许可证》以企业信息安全管控为起点,通过“作业前安全措施确认”、“作业活动”到“完工验收”等管理环节,对信息系统渗透测试作业步骤进行全流程管控。针对每一步骤从数据备份、应急处置预案、安全扫描、漏洞报告确认等方面进行再细分,每一分步骤除了现有的控制措施外,还增加相关子级控制措施,保证了信息系统渗透测试作业期间业务的连续性和可用性。

在相关操作中,操作方逐条签字认可,经应用系统业务主体单位、信息HSSE负责人和信息部门领导签字审批方可持证作业。

茂名石化:在降本增效上抓大不放小

2019年一开年,茂名石化炼油分部联合四车间通过调整蒸汽平衡,实施降低能耗等举措,在实践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每天节约蒸汽约100t。

联合四车间在降本增效上抓大不放小,积极做好节约蒸汽这篇“文章”。一是车间各装置的蒸汽检查点由原来长期排放改为检查时才开阀门排放,每天节约蒸汽1.5t;二是相对缩短焦化装置焦炭塔小吹汽时间。焦炭塔换塔时给小吹汽由原来提前30min给上小吹汽缩短为提前15min给上小吹汽,每天节省蒸汽1.5t;二是适当降低焦化装置加热炉炉管注汽量。加热炉炉管第一点注汽量由原来的150kg/h降至130kg/h,加热炉炉管第二点注汽由原来的250kg/h降至230kg/h,每天节约中压蒸汽8t;三是常减压蒸馏装置在出装置电脱盐水硫化物含量偏低时,污水汽提塔蒸汽量减少1t/h,每天节约蒸汽24t;四是在污水汽提塔操作上适当提高4#及5#常减压蒸馏装置送来的电脱盐排水温度,在确保汽提塔底温度大于74时可适量降低汽提塔蒸汽量1t/h,每天节约蒸汽24t;五是减压塔减压浅拔时减压塔减顶增压器蒸汽降低0.7t/h每天节约蒸汽16.8t。

此外,该车间还通过优化运行冷换设备,通过装置热联合,减少换热器用水量,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节约用水。优化机泵运行方式,多开变频机泵最大限度降低电能消耗。

中国石化上海院: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投用

近日,由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SHP-02、SHP-02/f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在上海赛科72万t/a乙烯裂解汽油加氢装置成功应用。目前装置运行平稳,床层温度分布合理,满足装置使用要求。

SHP-02型催化剂为负载型钴-钼-镍/氧化铝催化剂,具有烯烃加氢活性和脱硫脱氮活性强,操作稳定性好的特点,并可进行现场再生,充分发挥催化剂潜在的高性能。

上海院与上海赛科通力协作,于2018年11月中旬完成二段反应器催化剂装填,12月初完成二段催化剂预硫化。12月11日晚装置投料开车,过程平稳顺利,一次成功,产品溴指数合格。

高桥石化:连续重整装置投用液化气新流程

    近日,为解决瓦斯中硫含量偏高的问题,高桥石化2#连续重整装置投用液化气新流程,确保了装置外排口烟气达标排放。

    此前,高桥石化焦化装置气压机中冷器消缺,富气改入气柜后瓦斯管网中硫含量提高,导致2#连续重整装置外排口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也相应上升,已接近排放限值。

    对此,高桥石化技术人员决定将液化气由原来输送至小凉山罐区改为输入瓦斯缓冲罐内,从而稀释瓦斯中各组分的浓度。改造完成后,排放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显著降低,装置恢复正常生产。

影响2019年中国聚醚多元醇市场因素分析

利好因素分析

1.产能淘汰或缓解供需压力。在下游诸多行业面临洗牌,中小型企业生存压力仍然较大。虽然前面说到下游各行业的发展前景都不错,但其中比如太阳能、建筑保温材料等行业都鱼龙混杂。随着国家新政策和新规定的不断出台,行业洗牌指日可待,中小型企业在未来几年可能出现大批的关闭和兼并,对于供需压力的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2.工厂开工率不高,供应压力不至于最大化。近年来聚醚工厂慢慢对于控制库存的重视度提升,严格把控市场行情变化,尽量不造成库存冗余。并且对于从低端产品往高端产品过渡的重视度同样提高,积极转型专注开发质量更好的产品。

3.聚醚多元醇下游部分行业需求提升仍有空间。随着国家大力提振经济政策的出台,房地产业刚需仍较强,建筑、涂料行业等终端制造业部分刚需仍有增长预期。另外国家提高聚醚的出口退税率,将进一步鼓励企业出口,对于缓解国内供需矛盾有一定的利好影响。

利空因素分析

1.产能过剩格局难改。近几我国聚醚多元醇产能已经过剩,但未来几年我国聚醚多元醇产能持续增长的趋势,未来3年内仍有将近264.5万t产能扩产计划,其中包括吉林神华和蓝色星球大产能装置新增,对于我国聚醚消耗有着不小的压力。

2.进口货源进军中国热情不减。国外大部分大型工厂都是一体化生产的装置,这在成本上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因此进口聚醚多元醇价格不再高企,其中陶氏沙特聚醚将逐步加大对中国的投放量,国外进口货源将逐步占据国内下游需求市场份额,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3.环保压力继续增大。在国家坚定推行落后产能淘汰的背景下,加以实施严格的环保法,将有利于推进对高污染行业的治理。聚醚多元醇及下游中小型企业生存压力剧增,导致装置开工率偏低且不稳定,2019年整个聚氨酯乃至化工行业安全及环保改造仍将继续大力开展。

4.终端产业销量仍存下滑风险。去年受环保因素影响,聚醚终端小厂关停众多,加之今年政府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等因素,导致聚醚下游需求减少。2018年汽车、房地产、家具等行业偏低迷,令市场交投心态显悲观,2019年聚醚多元醇需求面刚性需求亦存在缩减的趋势。

5.聚醚定价受原料丙烷影响较大,价格随着原料波动,较为被动。2018年聚醚利润较低,且偶有利润倒挂现象,聚醚价格波动过于频繁,一定程度上会抑制下游需求且不利于聚醚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定劣势。

中国石油SCR脱硝技术推广提速

    随着克拉玛依石化公司FCC烟气SCR脱硝装置日前开车,2018年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SCR脱硝技术升级与推广取得突破。

  该院研发的SCR催化剂及配套技术具有活性高、反应温度窗口宽、氨逃逸低等特点,与国外一流技术比,氨逃逸降低20%以上,催化剂投资节省30%以上。

  据了解,目前炼化企业的脱硝需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超低排放、超长周期和领域拓展。企业执行的NOx排放标准已不局限于≤100mg/m3,敏感地区提升至≤30mg/m3。同时为增产创效,生产主装置检修周期也从传统的3年提升至4~5年,相应的环保设施需与之配套。在此背景下,乙烯裂解炉、硝酸装置、加热炉等装置的脱硝迫在眉睫。

研发的SCR脱硝技术可精确离线检测氨浓度,优化氨浓度场分布,使出口NOx浓度小于30mg/m3,氨逃逸小于1μL/L。同时,他们从催化剂配方设计、结构设计和装置运行优化方面入手,提高催化剂活性、强度和抗中毒性能,减少装置积灰和氨逃逸,完成长寿命脱硝催化剂及配套技术升级,实现产品系列化。此外,他们还研发了硝酸尾气脱硝用催化剂,创新多种非标模块组合及柔性密封技术,将有效反应截面积提升15%,实现产品多元化。

DMC/EG绿色工艺通过鉴定

2018年12月21日,固载离子液体催化二氧化碳转化制备碳酸二甲酯绿色工艺项目在江苏扬州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该技术成果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江苏奥克化学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利用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排放的二氧化碳废气为原料,与环氧乙烷在离子液体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羰基化反应生成碳酸乙烯酯,然后碳酸乙烯酯再与甲醇反应生产DMC和EG二氧化碳温和转化,攻克了现有DMC和EG工艺能耗高、效率低、污水难处理的难题。

该技术已经实现工业应用,江苏奥克化学有限公司采用该技术建设了万吨级的工业化示范装置,并实现一次投料开车成功。

为丙烯酸生产减污降耗

目前世界上已工业化的主流丙烯酸(AA)生产工艺存在废水量大、能耗高、工艺中必须使用有机溶剂等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丙烯酸绿色环保成套新工艺技术。该项成套工艺技术整体经济效益好,各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也因此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项丙烯酸新工艺兼具环保和节能的特点,其中,高空速低水烯比催化剂配合自主开发的吸收精馏耦合的分离工艺是该项成套工艺的核心技术。

该丙烯酸绿色环保成套新工艺技术与传统工艺技术比较,具有如下优势:一是采用高空速低水烯比催化剂,使丙烯单耗优于同类技术水平,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完全达到废水零排放三是不添加任何有机溶剂四是能耗为同类工艺的三分之一。

油脂制生物柴油新思路

1月20日,从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了解到,该院蒋剑春院士团队在制备绿色柴油用新型高活性碳化钼催化剂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油酸转化率和烷烃选择性分别达到92.7%和86.7%。

当前,用于油脂加氢脱氧反应的催化剂主要是硫化钼镍和贵金属(铂和钯)催化剂。然而,硫化钼镍催化剂在制备过程中使用硫化氢,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而贵金属催化剂的成本昂贵,严重限制了其大规模使用。

近些年,碳化钼催化剂在加氢脱氧反应中因表现出类贵金属的催化特性而备受关注,但常规碳化钼催化剂普遍存在的活性位点分散度低和尺寸大等问题限制了其使用。

为解决上述难题,蒋剑春院士团队使用均匀掺杂氮原子的复合碳材料作为碳化钼的载体,并将该催化剂应用于脂类加氢脱氧反应,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在介孔活性炭(MC)表面包裹一层聚苯胺,然后在惰性气氛下焙烧得到掺氮的复合碳材料(NMC)。使用等量浸渍的方法将钼酸铵引入上述NMC材料中,经过碳热氢还原过程制备得到了具有高度分散和较低颗粒尺寸的活性位点的Mo2C/NMC催化剂。

相比于碳化钼负载的介孔活性炭(Mo2C/MC),Mo2C/NMC具有更高活性位分散度,更低活性位颗粒尺寸。在Mo2C/NMC催化剂参与的油酸加氢脱氧反应中,油酸的转化率和液体产物中烷烃的选择性分别为92.7%和86.7%,远高于Mo2C/MC催化剂(转化率84.8%,选择性70.1%)。该成果为油脂加氢脱氧用催化剂的研究开拓新思路,为生物柴油的发展具有极大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废弃油脂的总量约700万t,以此为原料采用油脂加氢脱氧制备的液体燃料具有和石化柴油类似的化学组分,可直接替代柴油产品。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发布

2018年12月25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我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实现清单之外所有市场主体“非禁即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清单主体包括“禁止准入类”和“许可准入类”两大类,共151个事项、581条具体管理措施,与此前的试点版负面清单相比,事项减少了177项,具体管理措施减少了288条。

其中对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明确实行核准制的项目(专门针对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的除外)要求,未获得许可,不得投资建设特定能源项目,具体包括:煤制燃料:年产超过20亿m3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超过100万t的煤制油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液化石油气接收、存储设施(不含油气田、炼油厂的配套项目):由地方政府核准;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储运设施:新建(含异地扩建)项目由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核准,其中新建接收储运能力300万t及以上的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并报国务院备案。其余项目由省级政府核准;

输油管网(不含油田集输管网):跨境、跨省(区、市)干线管网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中跨境项目报国务院备案。其余项目由地方政府核准;

输气管网(不含油气田集输管网):跨境、跨省(区、市)干线管网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中跨境项目报国务院备案。其余项目由地方政府核准;

炼油:新建炼油及扩建一次炼油项目由省级政府按照国家批准的相关规划核准。未列入国家批准的相关规划的新建炼油及扩建一次炼油项目,禁止建设;

变性燃料乙醇:由省级政府核准。

未获得许可,不得投资建设特定原材料项目,包括:

石化:新建乙烯、对二甲苯(PX)、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项目由省级政府按照国家批准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核准。未列入国家批准的相关规划的新建乙烯、对二甲苯(PX)、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项目,禁止建设;

煤化工:新建煤制烯烃、新建煤制对二甲苯(PX)项目,由省级政府按照国家批准的相关规划核准。新建年产超过100万吨的煤制甲醇项目,由省级政府核准。其余项目禁止建设。

绩效管理  每个管理者的责任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牢记绩效管理的初心。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绩效考核的目的是改善绩效,而不是分清责任,当绩效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如何改善绩效上,而不是划清责任上。”因此,绩效管理不能简单理解为考核,绩效考核关注结果,而绩效管理包含了事前沟通、事中控制、事后提高,这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更是每一位管理者的责任。作为管理人员,只有对绩效管理及其意义有充分的认识,清楚绩效管理能为企业、为部门、为员工带来什么,才会更注重以人为本,想方设法激活员工潜能,让员工愿意朝着共同的组织目标努力。

要有战略目标引领。战略目标可以引领前进方向,号令集合队伍,团结凝聚力量。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小单位,都要有一个战略目标或奋斗目标。绩效管理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是战略目标管理的抓手。集团公司党组已经确立了用“两个三年”和“两个十年”时间,打造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目标。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离不开各直属企业,各直属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离不开各二级单位。作为炼化企业标杆单位,镇海炼化2009年就确立“以最少的人管理最大的炼化企业”目标,创新编制项目发展、管理变革、人力资源三位一体发展规划,取得明显成效。销售华南分公司积极响应集团公司的号召,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智能化管道储运企业”的目标愿景,经过不懈努力,成为国内最大的成品油管道企业之一。作为公司中层管理者,要围绕公司目标,结合部门实际,分解落实,确定部门的奋斗目标,通过专题讨论、面谈等方式让员工了解部门的奋斗目标。同时,如何将部门奋斗目标分解细化到各岗位,应和员工一起共同确定如何落实关键绩效指标、推进进度及方法,对于可能遇到的难点商谈应对措施等,将员工的工作行动和组织的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

加强执行过程的持续沟通。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把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把沟通、反馈作为重要的环节,更关注持续地改进。要利用面谈、书面汇报等多种方式及时掌握员工工作进度、遇到困难及需要团队协调事项等,并及时给予指导、督促。在明晰职责的同时,应积极构建促进责任担当、团队合作的机制,营造“责任明确、分工协作、压力共担、利益共享”的绩效氛围。对于重难点工作,要适时过问、指导,及时记录工作中的关键事件和绩效。同时,向员工提供及时、准确的绩效反馈。定期或不定期通过绩效反馈面谈,即表达组织对员工的关心,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得员工客观认识到自己的成绩和优点、不足及改进计划,更好地确定下一个周期的目标,增强工作信心,从而实现绩效管理的目标。

中央企业改革今年聚焦“增活力”

近期,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刚结束,一项事关央企广大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举措就迅速出台。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发布了《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从宏观上扩大企业分配自主权,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

  当前,国企改革正处于改革乘数效应最大的阶段。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近期,随着有关部署安排的具体化,央企改革有的放矢、加速推进的态势已然明朗。

“今年,国企改革的落脚点将放在增强企业活力上;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也是看企业活力有没有得到增强。”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表示,微观市场主体说到底就是企业,只有破解影响企业活力的体制机制问题,消除影响企业活力释放的桎梏,才能充分释放国企改革红利。

  按照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的部署,今年,将紧紧围绕增强活力、提高效率,坚持问题导向,紧抓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思路,打好改革攻坚战,加快推进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就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真正落实属于市场主体的权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的最新表述,要把“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摆在2019年国企改革重点工作的突出位置。“总的原则是,要在强化监管、防止流失的前提下,把更多精力放在增强企业活力、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上来,要加快推进国资监管机构的职能转变,完善出资人监督的权力和责任清单,依法落实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彭华岗表示。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两类公司)是管资本的关键抓手。在前期开展10家中央企业试点的基础上,去年底国资委又新增了11家央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这意味着96家中央企业有近五分之一进入试点,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态势明显。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部署,今年要深化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建立授权调整机制,探索将部分出资人权利授予试点企业。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管控模式改革,进一步打造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布局结构优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据了解,新增的11家央企试点将加大改革力度,打造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升级版”。首要举措就是调整管控模式,加大授权放权力度。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的关系上,国资委将在战略规划、工资总额管理、选人用人和激励机制、财务和产权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授权放权的力度;试点企业在集团与子公司的关系上也要加快转型,赋予下属企业更多的经营自主权,把管理的重点从直接管控转向战略管控,建立规范、专业高效的总部管控模式。

“凡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所出资的企业,要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或者要加大上市力度,真正实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股东来管理所投资的企业,真正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彭华岗强调,要通过两类公司的改革,进一步推进其所出资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推进,也将发挥出激发企业活力动力的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前不久表态,将持续加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在前3批50家试点的基础上,出台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出第4批、100家以上混改试点。

按照今年的部署,中央企业将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深化落实董事会职权;加快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实施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推动企业真正实现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

“《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的施行,将强化正向激励,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同时,实现职工收入同步增长。”李锦表示,企业的改革成效,最终要落实在人上,要落实在调动企业家与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上。

个人养老金制度有望年内落地

1月12日《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成果发布会暨第三支柱养老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获悉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已经进入推动政策落地阶段,2019年5月个税递延养老制度试点转常规有望如期启动,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也将真正实现落地。这对于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以及促进资本市场发展都将是重大利好。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三支柱(三层次)养老金体系。第一支柱包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大制度,第二支柱包含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保险金制度,目前已经开始个税递延养老制度试点。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指出,第三支柱养老金通常采用个人自愿参加、基金完全积累并通过市场化投资保值增值。不仅能提高国民养老金待遇水平,也能促进资本市场完善和发展。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养老保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红表示,税收递延试点成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的重要契机。虽然目前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已经进入推动政策落地的阶段,但是关于第三支柱的关键问题,比如覆盖范围、财税政策、平台建设、产品供给和运营监管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表示,我国应当从促进养老保障可持续的战略高度推进第三支柱的建立与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要加紧制定和出台有关推进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指导性文件以及相关政策措施。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课题组建议,为保证2019年5月第三支柱按时顺利出台,中央应高度重视制度顶层设计。第三支柱推出后,应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发展状况,个人所得税改革进展情况和资本市场发展情况等因素,逐步完善。

2019年5月1日,我们期待试点转常规如期启动,公募基金等产品纳入第三支柱投资范围,账户制也将是必然选择。”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说。